个人信息
- 昵称:黄鸿仪
- 等级:注册会员
- 流量:54872次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2016-03-16 12:00
黄鸿仪 1958年我从遥远的闽南来南京,在南京艺专学美术,中专毕业后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深造,良师精心教导,七年笔墨苦练终以优秀成绩大学毕业,分配在江苏省文化部门从事美术创作工作。转眼间竟有五十五年了,今日我已两鬓染霜,病魔缠身,人老恰似河流将入海时处于平缓宁静的状态,往日多少悲欢都随时间洗淘而沉潜在生命河道深处或消失在茫茫的时空中。但却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人与事是终生难忘,那就是扶携、培养自己的老师的恩情。古人有“古之学者必有师”、“民有师尊国有光”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回首五十多年艺术生涯,...
查看详细
栏目:评论时间:2016-01-29 12:00
颜子鸿 黄鸿仪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展览将于2013年元宵佳节在家乡晋江隆重举办,与此同时他的作品集也将举行首发式。这是黄鸿仪先生外出求学与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美术评论五十多年首次回家乡举办的汇报展,也是家乡人民对这位乡贤期盼已久的好事。 1942年,鸿仪先生出生于闽南濒海的乡镇,家乡安海美丽的云天、大海、古港、帆船、长桥、名寺、书院、老街、民居激发幼年鸿仪...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2013-05-09 12:00
黄鸿仪 岁月匆匆,如流水,似飞云,拉开记忆的帘幕,往事历历在目。1942年我生于闽南濒海的乡镇,自幼看惯大海的云起云飞、潮涨潮落,还有一艘艘画着五颜六色纹样的大帆船。我爱画画,小手拿着红瓦片在石灰墙上涂画了许许多多大帆船,引来了大人的呵斥,偶尔也被人夸赞几句。小学时老师要我画抗美援朝的宣传漫画贴在校门口,驻足观看的人很多,一种满足感促使我画兴更加浓厚。我特别爱看“小人书”,新华书店店员叔叔允许我随意翻阅连环画,条件是为书店写新书广告,既让我在观看连环画中逐步对绘画知识有所了解,加深对绘画的爱好,又使我练就...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2013-01-01 12:00
黄鸿仪 陈大羽先生那健壮的身躯,敦厚慈祥而有特点的面庞令人印象深刻。他虽年过八旬,一头银发,却精神亢奋,说话声如洪钟,更显出老蚌生珠的风采。他喜悦之时爽朗的笑声使人振奋,若心有不平事便露情于色。他胸中容不得虚假,眼里看不得丁点龌龊。这明净的心境、坦荡的性情表露于其作品中,便是一种强烈、雄健、奔畅、苍厚的艺术风貌。这鲜明、爽快的性格正是一个出色的写意画家所特有的气质和个性。 陈大羽原名陈汉卿,1912年生于广东省潮阳县棉城镇。此地邻近汕头,商埠早开,与海外通商及文化交流频繁,大大促进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幼年...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2012-09-18 12:00
黄鸿仪 1942年我生于闽南濒海的乡镇,自幼酷爱画画。在集美中学读书时受美术老师重点教导使我画艺日进,初中毕业后便考人南京艺专学画。1961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艺术学中国画系,有幸得到谢海燕、俞剑华、陈大羽等名师精心培育,系统地学习中国书画优秀传统,打下坚实笔墨功底。较全面地认识体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等有关意、理、法方面中国画论要旨,故我在大学三年级深入农村体验生活时创作中国画作品《新苗》,人选第四届全国美展,老画家钱松喦特为之撰文好评,诗人张秋生为之写长诗推介。毕业后我长期在文化部门任...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2010-03-01 12:00
黄鸿仪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礼仪、讲道德的民族,具有尚德崇贤的优秀传统。故中国文化艺术历来强调“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主张“艺品”与“人品”高度统一,并以艺品首重人品作为品评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准则。早在1500年以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明确地提出“文以行立,行以文传”的论点。哲学是文化的基石,艺术则是文化的精神花朵,中国画依托着中国古典哲学与民族文化的深厚背景,“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注1)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艺术品评标准。中国画的意象性、写意性、表现性特点,...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2009-06-01 12:00
黄鸿仪 中华历史是一条时间长河,奔流不息地流淌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的热血与聪明睿智、懿德善行。在时问浪花的千洗万淘下,淘出了金子般伟大的灵魂,这灵魂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璀璨的中国艺术正是这种民族文化精神孕育的美丽花朵,中国画是其中一株奇葩。远古华夏民族崇尚的龙凤图腾形成的意象思维,把各种感觉的综合体验融汇在“可意会,难言传”的意象中,催生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意象艺术。因此,中国艺术都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超出象外,得其圜中”、“伏采潜发、动心惊耳”的境界。中国画的意象性则强调“画乃心画”、“夫画者,从于心...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2005-11-14 12:00
黄鸿仪 (一) 我幼年天性爱好画画,绘画以其特有魅力使我对之痴迷,终生与其结下割舍不断的情缘,看画、赏画、评画、作画成为我生活不可缺少的日课,伴我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岁月。此间我从许多报刊画册、从许多画展中,浏览、欣赏过无数绘画作品,随着时光流逝,仅有一些佳构定格在我记忆里,如《血衣》(素描)、《开国大典》(油画)与山水画《待细把江山图画》(傅抱石作)、《红岩》(钱松喦作)?.这些令人难忘的作品往往能够把一个久违的年代从记忆中呼唤出来,让你在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中把一段尘封的历史复活。当我看到傅抱石的《...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2002-12-05 12:00
黄鸿仪 艺术精品的不朽性是因作品凝聚着作者无限的聪明才智和无穷尽的创造精神。文化艺术是一条延续不断的长河,今日的文化艺术必然是过去文化艺术的继续与发展。尽管历史上产生的艺术精品已随其赖以产生的时代、社会的消失而变得不可重复与难以企及,但其自身的沉淀、汇聚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艺术创造精神永远是后人借鉴、继承的文化精神和美学财富。当人类步入新世纪,为了把文化艺术向更新、更高的领域推进,有必要站在全人类的文化精神高度对被历史尘封的前人创造的艺术进行重新审视、开掘、认识与发现,从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作品。此...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1998-08-01 12:00
黄鸿仪 (一)关于“中国画程式” 早就具有符号意识的华夏原始先民,每一个民族都有“图腾”标记。漫长的岁月使以“龙”和“凤”为图腾的一批部族不断融合,组合形成了中华民族。聪明睿智、富有创造力的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符号化思维”与“符号化文化形式”的“八卦”和“象形文字”,也创造了“符号化艺术形式”——中国绘画“程式”。综观人类绘画艺术宝库,尚没有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绘画能如中国画那样具有一整套系统完备,流传有序的“程式”图形规范。如花鸟画科的“竹谱”“梅法”,山水画科的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解索皴、折带皴,人物...
查看详细
栏目:评论时间:1996-08-01 12:00
马鸿增 当代美术评论家大体有三个来源:一是由美术院校美术史论专业毕业,所谓“科班出身”;二是由高校哲学、美学、文学等专业“转业”而来;三是由画家“一身二任”。这三类美术评论家因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品评视角等颇多差异,在评论的风格与特点上自然出现多样化状况,其间各有长短,自不必细叙。就我个人兴趣而言,对于“一身二任”画家笔下的文章却是格外...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1991-08-01 12:00
黄鸿仪 亚明是当今美术界和书画收藏天地中一个具有诱惑力的名字。亚明以其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独步不群的艺术见解、鲜明奇特的艺术风格和多变常新的艺术作品而享盛誉于海内外画坛。往时他那频繁艺术活动的消息和一批批令人叫绝的新作频频出现在大型画展和中外期刊及报纸上。近两年来人们在中外刊报上却很少能看到报道其行踪的讯息。那么,亚明的现状如何呢?据知情者透露,亚明前些日子在湖光涟漪、景色迷人的太湖边找到一所年久失修的明代古房。他把此屋整修一新,取名“近水山庄”,四壁以特制建筑材料填平刷白,准备在四墙精绘大型壁画。记者闻...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1986-06-28 12:00
黄鸿仪 时代背景:80年代改革开放的国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西方现代绘画及其观念的输入,画坛激起千重浪,形成美术界“85思潮”,一批新潮弄潮儿,掀起一股“反传统”浪潮,“革中国画命”之声风生浪涌,有人断言中国画已是“危机四伏”、“末日来临”,只配“进历史博物馆”?.在这历史时刻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世界性的《当代中国绘画研讨会》。我参加这个盛会并写下这篇文字发表在江苏省文化厅刊印的《美术理论文集》。 当代中国绘画研讨会纪实 为了倡导中国绘画的研究风气、发扬中国绘画的创造精神、促进和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香港...
查看详细
栏目:艺海拾贝时间:1986-04-01 12:00
黄鸿仪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术界人士几乎都熟悉和敬仰一位身材不高、慈祥和蔼的画家。他额头宽阔,脸庞上常架着黑框眼镜,头顶上往后梳的蓬松长发与下巴一簇稀疏飘逸的胡须显现出那使人难以忘却的学者风度与诚挚谦逊的性格特征,令人肃然起敬。他就是中国现代卓越的美术教育家、工笔花鸟画家和工艺美术大师陈之佛先生。 陈之佛于1896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今浙江慈溪县)出生。原名绍本,学名之佛,又名杰,号雪翁。1912年考取浙江工业学校机织科。1918年考取留学日本官费生。翌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成绩优秀...